台電松:從資料的開放到政治的開放

dsc06833

上週日 (10/2),台電主辦的第二場黑客松「台電電力供需黑客松」順利落幕。在號稱台電雙寶的電廠冰棒和酸菜白肉鍋的誘惑下,參賽者從第一次的八組,直接翻倍為十六組,各自運用不同的視覺化工具、地理資訊,做出形形色色的資訊圖表和網頁。新上任的數位政委唐鳳,在預錄好的開場致辭裡也提到,當台電松能夠一次又一次的舉辦時,活動的本身,便能作為政府與民間協作的典範。

「典範」說來偉大,但台電這一路卻是在外部壓力與爭議中蹣跚前進。赦明義給林全的公開信,在台灣掀起一連串的討論與波瀾。被指為巨大黑箱的台電,也在行政院長的指示下,在台電內部組成了資料工作小隊,同時,作為台電指導單位的經濟部也因應成立專案小組與資料工作圈,正式共同面對台電如何改變黑箱印象、用開放資料取信於民的課題。

以郝明義為首的「開放台電」一路走來波瀾四起。在8月15日「開放台電」提出〈結案報告〉後,端傳媒請廖英凱專文撰寫了〈郝明義的「開放台電」留下什麼?〉一文,指出結案報告裡的缺電十匹狼與最初要求的52項開放資料間,邏輯關係不夠緊密。而後赦明義也同樣於端傳媒刊出一則回應〈「開放台電」與開放政府〉,強調核電利益裙帶聯繫才是問題核心。兩人都是君子風度,條理分明,卻也掩不住內容的隔空交火。

在我看來,廖英凱與郝明義的爭議,導因於「開放」這個詞的模糊和多義:從太陽花運動開始談起的郝明義,口中談的「開放」是「政治的開放」。他關注如何揭露權力關係、黑箱作業、裙帶聯繫,強調透明度和責任釐清 (accountability),開放資料僅是達到開放政府的手段之一,而非必要條件。而廖英凱強調的「開放」是定義相對嚴格的「開放資料」。「開放資料」不同於「資訊揭露」,它源於開放源碼運動所產生「開放的定義」。裡頭,強調原始未經修飾資料的釋出,關注授權的自由、格式的通用與連結,經由這些條件,讓開放資料能夠促進大眾參與、公私協作,進一步改變上下關係的權力結構。這兩種開放,出發點不同,卻又互為表裡。正如同郝明義想促成開放政治,先要求52項開放資料;而廖英凱強調開放資料的價值,最後指出這是「開放政府願景的關鍵先決條件」。不過,即便「政治的開放」與「資料的開放」互為表裡,但實踐的過程卻可能天差地遠。這次的「開放台電」,正顯示過度強調一個面向,很容易讓原有的立義走了調。

台電這次處理「開放台電」的爭議,能夠從「資料的開放」著手,進一步往舉辦黑客松促進公私協力的過程,雖然並不是做得完美,「台電資料工作小隊」 (以下簡稱:工作小隊) 的努力卻非常值得鼓勵。

除了酸菜白肉鍋之外,這段艱辛故事的亮點也不少:

首先,台電成立工作小隊後,並沒有只關注「開放台電」所要求的 52 項資料,他們也同樣聯繫環保團體、資料社群,試圖理解資料使用者的需求為何。過去幾年,台電早有開放資料的工程,之所以牛步,正是因為沒有和使用者有效地溝通。現在,透過台電網頁的開放資料平台、臉書上的 OpenData/TW 社群都可以對台電提出資料需求。工作小隊匯集後,會與業務單位提出需求,並在每週五做盤點與檢討。週五的資料工作圈會議並非密室會談,除經濟部政策辦、資料中心、能源局、國營會與工作小隊外,也會邀請環團、社群來參與,並且在會後把錄音檔與紀錄全數公開上網。 這個機制並沒有因為開放台電的結案報告而終止,反而開始思考如何把臨時性的工作小隊,改為專責專職的內部團隊。經濟部也希望同樣的經驗,能夠輸出到其它的國營事業。

第二,工作小隊積極與開源社群的朋友請益,打破傳統國營事業的心態與做事風格,並且清楚地區別「開放資料」和「資訊揭露」的差異。這其中也要歸功於雙棲政府與社群的 Sual Peng 牽線,和許多社群朋友的幫忙。打一開始就定調要來辦 不只一場的 黑客松更是一大挑戰!一群連這個詞是什麼都還不懂的工作小隊,在幾週內就要舉辦黑客松,真可謂黑客松傳奇。公務機關辦黑客松並不特別,但沒有發包外部廠商,全部自幹,工作小隊真的很狂!的確,黑客松並不偉大,也有人反思黑客松會不會只是一場場同樂會,成果往往難以延續。但是接連兩場的台電松,加速了台電開放資料的步伐 (因為活動前必須釋出足夠發揮的資料)。同時,台電松的參賽者也不畏懼在董事長前打臉台電,指出已開放資料的缺失,讓黑客松可以成為外部對台電的刺激。

第三,不只辦黑客松,更辦盟友日和資料工作坊。透過盟友日和資料工作坊,不同角色卻同樣關心台電的人有機會互動、對話,慢慢建立信賴基礎。第一次的盟友日,請來環保團體,讓資料工作者可以協助環團讓議題更突顯。第二次的盟友日兼資料工作坊,則是請內部業務單位來介紹資料,解析專有名詞裡的眉眉角角。透過黑客松前的互動,不同立場的各方能夠有機會理解彼此 (以及刺激對方XD),這對如台電這般龐大的體系有正面而深遠的影響。過程裡,台電受到的刺激與挑戰絕對不小,但仍願意承諾第三次的黑客松,這樣的心態很值得讚賞!

好話說完,當然也要有反思。

這兩次黑客松的成果,相較於其它的黑客松競賽,在創意、完成度以及與其它開放資料的結合程度上都相對低。原因可能有:台電資料的專業程度高,且已開放資料裡有太多錯誤資料,和沒有統一的格式與單位等等,光是資料清理就讓參賽者花上大把時間,也就沒心力往更多應用端思考。因此,工作小隊如何在衝資料量的過程裡,把關資料的品質,會是接下來的重點。

一旦思考資料的品質,便不得不規畫整體資料治理的模式。這包括資料建立、審視、上線的流程,資料小組的定位和組織規劃,如何協助業務單位建立第一線處理資料的有效方法,並且將開放資料的心態和文化引入,讓內部對於開放資料沒有恐懼。同時,資料如何反過來協助決策與判斷,也建立大眾對於台電的信賴基礎。這些都需要審慎的思考與規畫,但也不能拖宕了。

這兩點反思,其一是資料的品質,其二是資料的治理,回過頭來也就是「開放」的表與裡:「資料的開放」如何促進「政治的開放」。在後者這個更艱難的課題上,台電以及政府都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
後記:
經台電朋友指出,黑客松當天參賽者所提出的資料錯誤,台電員工已經在當下修正。這樣良性的互動,正是台電松的價值所在!

image003

Leave a Reply

Fill in your details below or click an icon to log in:

WordPress.com Log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WordPress.com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Facebook photo

You are commenting using your Facebook account. Log Out /  Change )

Connecting to %s